-文章详情-商务部详解2014年世界经济贸易形势

商务部详解2014年世界经济贸易形势

 一、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

  

  2013年,世界经济持续低速增长,总体处于政策刺激下的弱势复苏阶段。发达经济体总体趋于改善,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较为稳固,全年经济增长1.9%,劳动力市场总体稳定,房价持续反弹,工业生产逐渐回暖;欧元区经济二季度开始走出衰退,财政失衡有所缓和,但失业率长期处于历史高位,经济复苏力度微弱,全年GDP仍下降0.4%;日本“安倍经济学”短期刺激效果明显,促进了经济稳定增长,全年经济增长1.5%,但增速逐季下滑,显示刺激政策效力呈递减之势。新兴经济体结构性矛盾加剧,经济进入调整期,下半年受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预期影响,金融市场大幅震荡,多个国家资本外流,货币汇率和股市大跌,一些国家采取提高利率、紧缩财政等措施应对,初步稳定了金融市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略低于2012年的3.2%。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3%,低于上年0.1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4.7%,低于上年0.3个百分点。

  

  进入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环境继续改善,发达国家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新兴经济体经济企稳,但全球经济调整尚未结束。美国经济增长自主动力增强,劳动力市场改善带动消费者信心回升,股价和房价上涨刺激企业扩大投资,财政紧缩对经济的拖累减轻,量化宽松政策稳步退出。欧元区经济温和复苏态势已经确立,失业率高位回落,政府债务上升趋势得以扭转,经济先行指标多次创出新高。日本经济基本摆脱长期通缩局面,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经济增长势头有望得以延续,但产业竞争力趋于下降,长期前景充满不确定性。新兴经济体紧缩宏观经济政策应对资本外流取得一定成效,近期一些新兴大国金融市场稳定向好,但经济增长相对发达国家优势缩小。当前,世界经济仍存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复苏进程依然艰难曲折。美国货币政策调整改变全球资金配置格局,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变数;部分财政和经常账户“双赤字”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状况还在恶化,结构调整迫在眉睫;一些国家和地区局势持续动荡,地缘政治风险明显上升,影响贸易投资和经济增长。IMF预计,201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6%。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2.2%,美国经济增速将加快0.9个百分点至2.8%;欧元区触底回升,增长率将达1.2%;日本后续动力有所减弱,增长率预计为1.4%。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长4.9%,略好于上年。

  

  受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拖累,2013年全球贸易形势依然低迷,特别是发达国家进口需求持续萎缩,贸易复苏动力明显不足。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世界货物贸易量增长2.1%,较上年的2.3%进一步放缓。其中,发达国家出口增长1.5%,进口下降0.2%;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3.3%,进口增长4.4%。2014年,全球贸易有望好于上年。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加速,工业生产趋于回升,将带动进口需求回归增长;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成效初步显现,经济缓中趋稳,也将对进出口起到支撑作用。WTO预计,2014年全球贸易量增长4.7%,增速比2013年提高一倍多,但仍低于过去20年5.3%的平均增速。其中,发达经济体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3.6%和3.4%,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6.4%和6.3%。

  

  多边贸易协议谈判取得积极进展。2013年12月,WTO打破十几年僵局,取得了其成立以来首个多边谈判成果——“巴厘一揽子协议”。协议将使很多国家取消在边境程序上的不合理管制措施,在较大程度上促进贸易便利化。据经合组织(OECD)研究报告估算,“巴厘一揽子协定”中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将每年为全球创造1万亿美元的收益,2100万就业岗位,帮助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10%,发达国家出口增长5%。2014年年初,中国、美国、欧盟等WTO的14个成员方共同宣布启动环境产品谈判进程。该项谈判旨在落实2013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承诺,以APEC清单为基础,在WTO框架下寻求实现环境产品自由化的各种机会,其最终成果将通过最惠国待遇惠及所有WTO成员。

  

  全球跨国直接投资(FDI)在曲折中逐步复苏。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FDI较上年增长11%,达到1.46万亿美元,接近国际金融危机前三年的平均水平。其中,发达经济体吸引外资增长12%,达到5760亿美元,但仅为2007年历史峰值的44%;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7590亿美元,增长6.2%,规模连续两年超过发达国家。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势头的加快,UNCTAD预计,全球FDI流量有望在2014年和2015年进一步上升至1.6万亿美元和1.8万亿美元,但仍低于2007年2万亿美元的峰值水平。

  

  二、世界经济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总的来看,2014年世界经济贸易形势趋于改善,但困难和风险依然存在。与危机前相比,世界经济增长力度仍有差距,除美国外的多数发达经济体尚难达到潜在增长率水平,一些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仍存在下行风险。发达国家政策调整推动全球资本重新布局,这将使全球风险资产重新定价,资本流动加剧,汇率变动更趋频繁,存在财政和国际收支“双赤字”的新兴经济体将进一步承压。部分国家和地区局势持续动荡,地缘政治风险上升,负面溢出效应可能从当地向全球金融、商品市场扩散,增添全球经济复苏的变数。

  

  (一)全球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低增长态势难以扭转

  

  发达国家失业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许多国家经济呈“无就业复苏”态势。国际劳工组织(ILO)《2014年全球就业趋势》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失业人数较上年增加近500万人,全年累计约2.02亿人失业。发达国家中,欧元区就业形势较为严峻,2013年全年失业率高达12.1%,创历史新高,2014年以来仅小幅回落,欧委会预计全年仍将高达12%。美国失业率已从高峰时期10%降至2014年3月6.7%,但离危机前5%左右的正常水平仍有差距。ILO预计,未来五年内,全球失业率将大致维持不变,总体水平较危机前高出0.5个百分点。高失业率抑制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削弱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动力。

  

  新兴经济体内外不利因素叠加,短期内经济增速难有明显回升。从内部看,为抑制通胀、防范资本外流,大多数新兴经济体不得不采取削减财政赤字、提高利率等措施,宏观经济政策趋于紧缩,打击国内消费和投资意愿,抑制内需增长。从外部看,主要发达经济体进口需求疲弱,出口导向型的新兴经济体面临外部市场萎缩问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行,侵蚀能源资源出口国的出口收入。2014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仍将比2010年的相对高位低2-3个百分点。

  

  (二)美国货币政策调整扰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部分新兴经济体财政面临困难

  

  由于经济复苏进程存在差异,2014年以来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走向明显分化,可能引发全球资金无序流动,冲击金融市场稳定,影响经济复苏。美联储从2014年1月起,开始将量化宽松政策月度购债规模从850亿美元减至750亿美元。由于经济复苏态势较为稳固,美联储在1月和3月的议息会议上再次分别减少100亿美元购债规模,累计缩减购债规模300亿美元,并放弃6.5%的失业率加息门槛。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年内彻底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日本仍将量化宽松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若上调消费税率带来的负面冲击超出预期,日本央行甚至可能扩大量化宽松规模。欧元区潜在通缩风险上升,欧洲央行面临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的压力,行长德拉吉已表示将在必要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日本、欧元区放松货币政策,保持相对宽松的流动性,一定程度缓和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但其正面效应难以弥补美国退出量化宽松的冲击,新兴经济体将承受一定压力。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财政连年赤字,政府债务率不断攀升,财政紧缩持续对经济增长形成拖累。IMF数据显示,2013年发达经济体政府债务率为107.1%,其中美国和欧元区政府债务率分别高达104.5%和95.2%,预计2014年仍将保持在105.7%和95.6%的较高水平。在发达国家财政仍处于困难境地的同时,部分新兴经济体财政状况恶化。IMF预计,2014年新兴经济体政府债务率仍处于33.7%的较低水平,但财政赤字率达到2.5%,创2011年以来新高。金砖国家中,印度、南非、巴西财政赤字率分别达到7.2%、4.4%和3.3%,均超过3%的警戒线。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结构改革与财政平衡的关系,将是一些新兴经济体面临的艰巨挑战。

  

  (三)地缘政治风险明显上升,加大经济复苏难度

  

  经济低速增长导致全球范围内经济利益争夺更加激烈,多个地区长期积累的地缘政治矛盾发酵,阻碍当事国家经济稳定增长,其外溢效应波及全球市场。2014年初的基辅暴力冲突酿成乌克兰危机,俄罗斯与美欧围绕乌克兰问题激烈较量,俄罗斯宣布接受克里米亚入俄,美欧对俄实施经济制裁,乌克兰危机已在一定程度上助长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尽管4月17日美、欧、俄、乌四方达成日内瓦协议,但目前来看协议尚未得到有效落实,乌克兰危机还在进一步发展。若美欧与俄罗斯之间的较量继续升级,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经贸合作不确定性将显著增加,油气贸易也可能受到冲击,对双方经济增长都会带来不利影响。西亚北非地区乱局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埃及、叙利亚局势发展仍存在变数,不仅阻碍地区经济发展,还可能影响全球石油供应链。中国周边国家也存在不稳定因素,泰国政局持续动荡,朝韩关系依旧紧张。此外,2014年内多个新兴大国将举行大选,政府更迭可能导致宏观经济政策发生调整,加剧市场波动。

  

  (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稳中有降,市场需求尚未强势回升

  

  2013年,受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基本稳定,多数品种有所下降。全年IMF初级产品价格指数仅上涨1%,不包括能源价格的美国商品研究局(CRB)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下降5.8%。从供需基本面看,当前多数大宗商品供应较为充足,而过去多年来作为大宗商品需求增量主要来源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抑制大宗商品需求,使大宗商品价格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从资金面看,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股市回报回升,一些投资基金开始从商品市场撤出,大宗商品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去金融化”。据美国EPFR 公司监测,2013年大宗商品基金净流出资金433亿美元,一定程度上纠正了过度投机造成的大宗商品价格扭曲。进入2014年,资金流出大宗商品市场的趋势还在进一步发展,近期全球大宗商品投资产品的主要投资商之一巴克莱集团宣布,将退出大多数大宗商品业务。综合判断,2014年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可能延续稳中有降走势。

  

  三、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展望

  

  美国 2013年美国经济增长1.9%,低于2012年的2.8%,但下半年增速高于上半年,四季度消费支出创过去3年来最快增速,企稳复苏态势明显。从需求结构看,2013年美国个人消费、私人投资、出口、进口分别增长2.0%、5.4%、2.7%和1.4%,私人消费、私人投资、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37、0.82和0.12个百分点;政府消费和投资下降2.2%,拖累经济下降0.43个百分点,其中联邦政府开支减少5.2%,国防支出下降7%。

  

  2014年一季度,受恶劣天气影响,美国居民消费受到抑制,经济活动有所放缓。但随着就业市场改善、房地产市场复苏、金融体系恢复活力,2014年美国经济复苏基础更加稳固,前景较为乐观。近期,美国经济先行指标持续向好,企业并购趋于活跃。4月份,美国制造业产出指数达到58.2,创2011年3月以来新高。3月份,新屋开工环比增加2.8%,比2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19.2万个,失业率6.7%,与2月份持平。据Dealogic公司调查,美国公司前2个月宣布的并购交易额为3361.3亿美元,同比增长31%,成为2000年以来的同期最高值。但2014年美国经济依然面临以下三方面挑战:一是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尚不强劲;二是随着量化宽松政策退出,长期利率将持续上升,这将增加投融资成本、制约房地产销售活动;三是债务上限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财政风险依然存在。IMF预测,2014年美国经济增速将达到2.8%,比2013年提高0.9个百分点。

  

  欧元区 2013年二季度开始,欧元区经济走出衰退泥潭,迈上缓慢复苏道路,核心成员国德国和法国表现较好,外围重债国衰退程度也在减轻。尤为可喜的是,欧元区严格的财政紧缩政策初步取得成效,2013年欧元区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从2012年的3.7%下降至3%,2013年三季度,欧元区政府债务率从二季度的93.3%降至92.7%,为2007年四季度以来首次下降,全年政府债务率为92.6%。

  

  进入2014年,欧元区经济继续向好,市场情绪明显上扬。4月份,欧元区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达54,创2011年5月份以来新高;3月份,反映经济信心的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升至102.4,高于预期的101.4,为2011年7月以来最高点。前2个月,欧元区失业率均稳定在11.9%,随着经济复苏向好,近期就业人数又出现了增加迹象。经合组织(OECD)预计,欧元区前三大经济体(德国、法国、意大利)一季度加权平均经济增速为1.9%,二季度为1.4%。其中,德国一、二季度折年增速分别为3.7%和2.5%,法国前两季度增速将在1%左右徘徊,意大利增速低于1%。但是,欧元区部分国家金融体系脆弱、失业率居高不下、财政负担较重、私人债务较多等问题交织,继续对经济形成潜在威胁。同时,欧元区潜在通货紧缩风险上升,正在成为困扰经济稳定增长的新问题。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5%,涨幅创2009年11月以来新低,也与欧洲央行“通货膨胀率保持在低于但接近2%”的调控目标相去甚远。为改变通缩局面,欧洲央行已开始考虑在必要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IMF与欧洲央行均预计,2014年欧元区经济将扭转负增长态势,全年经济增速将达到1.2%。

  

  日本 2013年日本全年经济增长1.5%,略低于市场预期,较2012年微升0.1个百分点,但仍然是近3年来的最好表现。从需求结构看,公共需求和投资增长较快,拉动内需增长1.8%,但净出口下降拖累经济增长。主要原因是,日元贬值促进出口增长的作用有限,却导致进口成本特别是能源进口成本大幅上升,导致日本出现创纪录的贸易逆差。

  

  进入2014年,日本经济继续缓慢复苏,失业率下降,私人消费上升,工业生产温和增长,但经济复苏基础不稳,下一步发展存在较大变数。消费方面,4月1日起,日本正式将消费税率从5%调升至8%,可能对消费产生重大冲击。工业生产方面,1、2月份日本核心机械订单增速大幅波动,工业复苏前景尚存疑问。外贸方面,据日本财务省发布的数据,2月份日本货物贸易连续第20个月创下逆差,逆差额达到8003亿日元新高;1月份日本经常项目逆差也创下1.589万亿日元的历史新高。在此背景下,安倍政府在2月份提出了5.5万亿日元的补充预算,并要求财务省将其作为已获得国会通过的2014年度预算的一部分,进行提前划拨;同时,安倍政权打算通过设立国家战略特区来吸引投资,力争到2020年使对日直接投资翻一番。日本央行也表示,可能扩大量化宽松政策规模以进一步刺激经济。IMF预测,日本经济2014年增长率为1.4%,略低于上年。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 2013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继续放缓,GDP增长率降至4.7%,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的经济增速分别为1.3%、4.4%、2.3%和1.9%。下半年,一些新兴经济体资本快速外流,导致金融市场剧烈震荡,货币大幅贬值,股市急剧下滑,债券收益率攀升,对实体经济造成较大冲击。

  

  2014年,新兴经济体将延续低速增长态势,各经济体表现将呈明显的差异化态势。亚洲发展中国家仍是经济增长动力来源,但总体仍处于周期性调整阶段。脆弱五国(印度、印尼、巴西、土耳其和南非)面临财政和经常账户赤字、经济增速下滑、通胀率偏高等结构性问题,经济依然较困难。阿根廷、委内瑞拉、匈牙利和泰国等国还面临政治风险,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危机严重威胁欧亚地区经济稳定发展。

  

  IMF预计,2014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4.9%。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8%、1.3%和2.3%,均低于美国的2.8%;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将分别减缓至7.5%和5.4%。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经济将继续强劲增长,预计增长率从2013年的4.9%上升至5.4%。中东与北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区政局不稳,但2014年增长率仍将高于上年,达到3.2%。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受能源市场价格动荡影响较大,2014年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5%。